首页>>美丽津南>>津南区况
发展定位
来源:28365365tw总部作者:28365365tw总部时间:2017-03-10
  

  2017年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展现新作为,加快推进“一主三特” 城市发展布局和“一带三园”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迈出坚实步伐。

    (一)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预计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8%,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3.6%,限上批发零售业利润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外贸进出口下降9.4%,新增就业2.17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节能减排降碳达到进度要求。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津南分园建设加速。拥有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科技企业122家。扶持领航未来等12家众创空间发展,拥有创业团队133个。初步形成以华海清科、天森智能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易华录、鸿远电器为代表的智慧产业生产制造聚集区,以中盛海天、泰士康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以恒生科技园、锦联产业园、荣域启程等为代表的高端生产型服务业聚集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评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9家,新增科技型企业910家、小巨人企业29家,组建产学研联合体80项,开发填补市空白以上新产品90项。

    三次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编制《津南区产业发展规划》,优化津南区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方案。第二产业实现稳步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0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同比增长7.8%;服务业优化升级加速。传统商贸企业加快提升,永旺梦乐城、舜新城市广场开业运营,启动咸水沽新商圈土地整理工作。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驻区银行分支机构达到26家。小站练兵园、时代记忆馆等旅游景点接待能力不断提升,AA级以上景区达到11家,全年接待游客3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加快建设“接二连三”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名洋湖都市庄园、元旭生态园、迎新合作社农业园等具有一定规模、旅游和农业相结合的农业园区不断壮大。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深入落实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建立三级领导项目包联制度,全力促开工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个首批投资亿元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完成年度投资33.99亿元,完成率93%。105个投资5000万元三级领导包联项目开复工104个,开复工率 99%,完成投资 159.83亿元,完成率 94.7% 。

    (二)落实新发展理念,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载体建设,“一带三园”产业发展布局取得新进展。海河中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带纳入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国家会展中心即将启动建设。津南开发区升级工作稳步推进,津南高研园以“华录未来科技园(数据湖)”为主的科技核基本成型、以“天津智谷”为主的智能核正在积极推进,双港工业区、八里台工业区被评为市级优秀园区。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一核心三区”的定位。按照“研究院+产业基地”模式,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建中科津南智能产业研究院和以塔米智能科技等公司为代表的产业基地。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启迪协信集团重组恒生科技园,并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制定并实施《津南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方案》,并细化形成31项重点工作。探索采取PPP模式,与央企、民企合作,实施津南智慧城市建设和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全年签约科技、教育、医疗、总部投资等“大块头”首都资源项目9个,协议投资额323.9亿元。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严禁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去杠杆”成效明显,全区融资平台融资成本降到6%以下。鼓励和支持更多企业股改上市挂牌融资,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降成本”不断推进,从税费负担、能源成本、人工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落实相关措施,共减轻企业负担5.05亿元。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51亩、工业载体13万平米。融创中国重组星耀五洲,实现长青大厦等13个亿元楼。国企改革扎实推进,推进天津津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市场化,组建天津金谷农业发展集团。

    特色小镇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推动葛沽民俗文化、八里台水乡文化和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积极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葛沽镇被住建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八里台镇和小站镇入选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积极做好还迁安置工作,竣工丰达园、润淼佳苑等小区115.8万平方米,6000余户群众喜迁新居。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互联网+”行动为载体,以提升城市化水平为目标,努力建设“高效、安全、舒适”的智慧津南。消防物联网建设扎实推进,津南区视频监控网基本建成。推进智慧城市资源整合共享,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安全生产监控平台等十余个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完成并上线运行。以易华录光存储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海量冷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利用蓝京大数据库、蓝光数据湖,推动多领域大数据综合应用与分析。

    深入开展“双万双服”活动。充分利用“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和“天津市政策‘一点通’平台”开展服务。扎实做好三级领导包联工作,建立定期走访、反馈、督查机制,加大重点问题督查力度,加快问题回复办理进度,问题解决率、企业满意评价率、十五日内接办率均达到100%。

    (三)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扎实推进清新空气行动计划。做好扬尘治理工作,推动各街镇、园区完成353个裸露地面核实、治理,完成露天焚烧高架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快速高效启动6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和3次临时减排措施,落实好重污染天气应急保障工作。

    切实做好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工作。依法铁腕整治“散乱污”企业2299家,664家关停取缔类企业全部完成“两断三清”, 拆除小站镇阀门生产集聚区“冲天炉”32座,226台35蒸吨及以下工业和供热燃煤锅炉实现“清零”,完成2.71万户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取暖。切实做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碳排放强度年度下降10.44%,获全市优秀等次。

    进一步增强城市载体功能。津南主城区规划设计方案基本成型,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能级,聚集向心引力,构筑区域核心。强化交通体系建设,地铁1号线延长线进入配套施工阶段,地铁8号线、地铁6号线二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维修津沽路、体育场北路等28条道路,打通同心路、同砚路等连接海河教育园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开通205路公交,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开展咸水沽、环兴污水处理厂应急提标改造,启动津沽污水处理厂污水干管工程。建成67个通信基站,提高了网络通信质量。津南区渣土处置场和供热调峰站投入使用,西花园110KV变电站新建10千伏电源线出线工程,公共配套设施更加齐全。

    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实施四里沽、周辛庄、大韩庄、三道沟等村拆迁工作,大力推进米兰三期等点位拆迁清零进度,拆除各类地上物3630处,拆除面积52万平米。综合整治大沽南路、渌水道、微山路等10条道路,拆除浯水道菜市场及周边地区违法建设约5.2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拆除比例达到50%。建成津南区渣土处置场,依托大韩庄垃圾填埋厂等载体,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5%。改造提升城市道路沿线绿化景观38万平方米,实施宁静高速、津港高速两侧造林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50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6%。

    (四)推动社会事业进步,提高群众获得感

    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利用用工补贴、困难帮扶等主要手段,带动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做到 “零就业家庭成员”未就业状况动态为零,其它困难人员安置率95%以上;以“三级平台”联动服务载体,形成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全区建成9个“就业创业超市实体店”,并利用互联网和手机APP,建立“就业创业网络超市”和“手机超市”。实行创业担保贷款扁平化管理,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创业大学生群体发放房租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新增就业2.17万人,帮扶创业3065人。做好城乡居民参保工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33.75万人,超额完成指标任务。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十大”主题教育月活动。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小学义务教育招生全面免试就近入学,做到“零择校”,全面免试就近入学,做到“零择校”,11所公办幼儿园达到市一级幼儿园标准,顺利完成了10所义务教育学校第三轮现代化达标建设并通过验收;高质量完成了2017年国家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获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全区中高考成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再获佳绩。

    健康津南建设步伐加快。全面推进医疗改革,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持续推动群众满意卫生院建设,家庭医生签约18.18万人。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咸水沽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双闸卫生院迁入新址,三鑫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诊。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药品和服务价格改革,医疗费用增幅成功控制在9%以下。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全运惠民工程”全面实施,第十三届全运会津南区火炬传递和对口接待上海市代表团工作圆满完成。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区文化中心、津南体育公园启动建设,双港镇文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文化艺术节,举办活动达210场次。我区海下同乐高跷、工艺面塑、高氏空竹制作等10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新建健身园37个,累计配建健身器材400余套,基本实现配建全覆盖。先后开展18项主题全民健身活动,调动了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29名津南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三届全运会棒球、柔道等9个项目,获得好成绩。

    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制度,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救助资金7340万元。加强精准救助,共新审批城乡低保218户、395人。做好专项救助,为1109名困境家庭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284万元。全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新增650人,达到7023人,发放补贴1067万元。提高未整合村老年人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月170元提高到210元。完成了10个困难村结对帮扶和“一村一策”产业项目验收工作,启动了10个村自来水提标改造工程,修缮了一批农村困难户危房及因灾倒损房屋。新建改扩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扎实开展优抚安置双拥工作,高标准做好文明创城工作。新建社区居委会12个,创建市级美丽社区2个。我区被遴选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平安津南建设水平逐步提升。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加快“指挥平台”的区级综治中心、“实战平台”的街镇级综治中心和“基础平台”的村(社区)级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步伐,完善“1+2+N”社区警务模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重点人稳控工作,全面搜集掌握影响社会稳定员等重点方面的各类情报信息,超前介入,牵头做好第二道防线拦截劝返工作。精神文明、民主法治、慈善、民族、宗教、侨务、人防、粮食、物价、对台、档案、保密、妇女儿童、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要稳不忘忧、好中知难,深入分析,认真查找面对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转变还不够及时,对新常态、新发展理念理解不深,创新精神、开放观念、服务企业意识还不强。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于深化阶段,实体经济循环不畅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平稳运行基础尚不牢固。内生增长动力仍不足,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支柱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不均衡,新旧动能转换存在时间差,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四是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交通“堵”、入园“难” 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乡村公共服务和配套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五是社会治理压力还很大,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群众对城市违法建设反映强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切实推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