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美丽津南>>人文民情
津南名人
来源:28365365tw总部作者:28365365tw总部时间:2017-04-03
  

  郭允昌 (1611 ~ 1659) 字绳绳,号芦崖。明代人,境内葛沽郭氏三世祖。到葛沽之初,是丰财盐场新兴里六甲的灶户。幼年爱好古文辞,文章豪放不群。 28 岁崇祯已卯科中举,顺天府乡试第 2 名,后闭门读书,写出了《诗真》一书。顺治二年 (1645) ,被授予河南南阳府裕州知州,时年 34 岁。裕州刚刚遭过兵燹,人户残缺,经济凋敝,到任后,立即提出 3 年内全部免除徭役的建议。在裕州清廉、勤勉,被地方立祠祀奉。顺治七年 (1650) 转刑部员外郎。不久,为办盐务,出任山东东昌府通判,东昌百姓和兵士为他在东门立碑。顺治十一年 (1654) ,转顺天府通判,顺治十三年 (1656) ,又擢升宗人府经历加一级。顺治十四年 (1657) 被诰封朝议大夫。顺治十六年 (1659) 升福建延平府知府,卒于任中。有文集行世。

  周人龙 (1681 ~ 1745) 字云上,号跃沧,世居东泥沽村。在学时,曾经一夜之间完成 7 种作业,使塾师感到惊异。清康熙四十七年 (1708) 中举人,翌年中进士,任山西屯留知县。屯留县很贫瘠,每年征粮,有一种“捉短封”的科目,百姓最难应承,人龙一到任就予免除。逢初一、十五,召集县内士子到学宫听讲,还教授文学技艺。逢旱年,步行百里对天求雨。三峻县有雹灾,自己出钱赈济。后调任清源县,数百士民把他送出境外,洒泪道别。

  清源县百姓受水患数百年,人龙到任挑渠筑堰,清除水患。升蒲州知府,蒲州、陕西的百姓隔河争地,打了几十年官司,人龙到任后,改为粮随地起,平息了争议。其后任湖北安陆知府,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被江水冲决,人龙集邻境士民共抗洪水, 10 万人出工助役。正准备施工,接到了擢升江西督粮道台的部檄,为了统率助役的民夫,他督工两月,竣工后才去赴任。 

  乾隆十年 (1745) 以病告归,卒于家。著有《居易堂诗稿》。

  周人骥 (1696 ~ 1763) 字芷囊,号莲峰,世居东泥沽村。雍正四年 (1726) 举乡试。翌年,联捷进士,授礼部主事。雍正七年 (1729) 加翰林院编修衔,提督四川学政,补精善司主事,升仪制司员外郎。乾隆元年 (1736) 充福建乡试副考官。翌年,授贵州道监察御史,后补广东道监察御史。 

  人骥历任监察御史多年,不畏权贵,刚正不阿,遇事直陈。巡视淮安漕务时,曾奏议:两广总督马尔泰条陈剿办苗农造反情况,多有不实之词,仅仅降旨告诫;闽浙总督郝玉麟保举劣员,贪污受贿,仅仅削职降官,都不足以表示惩戒。朝廷嘉赏他的奏议,下令核议。乾隆六年 (1741) 上书条陈:“凡有诬告者,按律加等治罪,越诉者不得滥准。”朝廷御准,有关职司酌定新的条例颁行。 

  乾隆七年 (1742) 授广西省右江道台,勘定省界,平息了苗民争执。着重教化,振兴文教,使浔江、柳州地区民风大变。乾隆十年 (1745) ,升湖南按察使,疏理滞狱,平反积冤,凡 200 余案,编辑成《臬楚摘案》刊行。乾隆十五年 (1750) 迁陕西布政使。乾隆十六年 (1751) 调湖南布政使。 

  乾隆十九年 (1754) 调浙江布政使,制定所属官员分巡章程,年终考核功过,给予不同的劝勉和惩戒。是年升浙江巡抚,奏:“海宁垦地一千余顷,认户强令种户纳租,种户纷纷赴控,今彻底察清,悉归种户报升,其认户自种者仍许丈给”,此议得到皇上嘉许。这一年,他还为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府受灾奏请抚恤。 

  乾隆二十三年 (1758) ,调署贵州巡抚,贵州农民耕而不织,丝布价贵。人骥劝说农民购种川楚棉麻,教以纺织之法。乾隆二十六年 (1761) 奏:“黔省种植棉苎已著成效,仁怀等处兼放山蚕,可织茧绸”,此法被推广,得到皇上嘉奖。为发展生产,便利交通,决定开凿南明河。但因崖壑险绝,急湍激石,一时难以完工。二十七年免官。落职后,罚修完县城垣。二十八年,工未半而病故。

  著有《莲峰宦稿》、《香远堂诗钞》 8 卷,后由其外甥赵世杰编稿刊行。

  周人麒 (1705 ~ 1784) 字次游,号衣亭,世居东泥沽村。清乾隆三年 (1738) 举人,翌年联捷进士,担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乾隆十年 (1745) ,任翰林院检讨,常参与皇帝赋诗盛会。不久,病休回乡,攻练丹术,坚持内功修练,同乡很多人追随他,文名声誉倍增。后应同年好友聘请,在顺德龙冈书院主讲,将近十年,顺德文风日上。

  乾隆四十七年 (1782) 辞职回乡教书,两年后病故。 

  人麒少年就学于洪天锡,与其兄周人龙一起在屯留县攻习文法。经常独居斗室,朗声念书直到入夜,从不间断。神识、文思如劲风突起,下笔千言,势不可遏。中年退居在家,治学经史,著述很多,行文不故弄粤意衍文,善于阐发别人见不到的关节,揭示事物正确的内涵。地方的很多掌故,都经他得以传播。著有《尚书简明录》、《礼记纂言》、《左传辑评》、《孟子读法附记》、《四书大全补遗》、《史记约录评解》、《昭明文选约录》、《唐宋文录解》、《唐诗类疏》、《保积堂诗文集》。他在顺德的弟子曾谋划凑钱为他出版,可惜只刻印了一部《孟子读法附记》,余稿在他死后都佚无存。

  周大纶 (1735 ~ 1786) 字理夫,世居东泥沽村。周人龙之子。乾隆二十年 (1755) 授州同知,改捐盐课大使,发往福建,补漳浦场大使,历任兴化府经历、莆田县丞,调彰化县 ( 今台湾彰化县 ) 丞。大纶为官耿介清苦。乾隆五十一年 (1786) 台湾农民起义首领林爽文,率众攻克彰化,相继又攻克诸罗 ( 今台湾嘉义市 ) ,时周大纶任期刚满,正要调内地做官,因有事滞留诸罗友人叶友伯家,结果被林俘获。林爽文素敬大纶之贤明,不肯杀而劝降,大纶不从。林又令部将何北海劝降,仍不从,被杀害。皇帝下诏,赐祭、赐葬,封予他家世代为云骑尉。

  陈其昌 (? ~ 1855) 字星辅,号杏圃,世居四里沽村。 16 岁应童子试,补诸生,后为廪生。道光二年 (1822) 中举人。道光十五年 (1835) 选大挑一等,分发广东历权、阳春、新宁等县知县,德庆州知州,补仁化知州。咸丰五年 (1855) 再补澄迈知州,未到任就故去了。在官清苦自励,多惠政,长于听断,高级官员常请他判定案件。为官近 20 载,死后家境清贫,灵柩几乎无法回乡归葬,时称廉吏。

  陈光弟 ( ? ) 字芸楣,世居四里沽村。陈其昌之子。同治六年 (1867) 恩贡生,以直隶州州判候选。生平温顺和善,乐道人善,从不言人之过。亲故有穷困的,周济十分尽力,居乡解难排纷,无愧长者,深受村人尊重。

  陈世镛 ( ? ) 字笙樵,号欣山,世居四里沽村。陈光弟之子。幼聪慧,成年后,更加勤学。举咸丰十一年 (1861) 乡试,在家乡教学,造就了很多知名人才。主讲宁河县书院,大挑二等选获鹿县教谕,因父丧未到任,再选蓟州学正,时逢八国联军进犯,官署被毁,独文庙未遭劫掠,人都说是陈世镛保护得力。著有《笙咏集》。

  周盛波 (? ~ 1888) 字海舟令,安徽合肥周家圩子人。周盛传之兄。清咸丰三年 (1853) 周氏兄弟在家乡组织团练。同治元年 (1862) 编入淮军,周盛波所率团勇号“盛字营”。光绪十年 (1884) 奉诏募淮军 5000 人赴小站防务训练,其弟病故后继任其官职,统帅盛军,继续屯垦训练事务,兴办街市,设置招商局,拓植稻田,扩建小站镇。光绪十四年 (1888) 病故,清廷谥“刚敏公”,赐建专祠供奉。

  周盛传 (1833 ~ 1885) 字薪如,晚年号北海老农,安徽合肥周家圩子人。清咸丰三年 (1853) 在家乡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同治元年 (1862) 率兵编入淮军,先后与太平军、捻军作战,盛传充任“盛字营”亲兵哨官。后李鸿章以抚标亲兵 3 营,改为“传字营”,由周盛传独领一军,先后被授予总兵、提督等官职,皇帝赐穿黄马褂。周盛波因母亲年老回原籍侍奉。此后由周盛传统帅全军。同治九年 (1870) 秋,李鸿章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周盛传所部盛军 9000 余人调往京津屯卫畿辅。同治十年 (1871) 移驻青县马厂。两年后,周盛传督工修筑新城炮台,并以所部兵士兴建大沽、北塘炮台及其附属各项水利工程。 

  光绪元年 (1875) ,盛传专任津沽屯田事务。是年调任天津镇总兵,率本部 13 个营及仁军两个营在小站地区扎营 18 座,开拓小站垦区。光绪六年 (1880) 夏,告竣。兴修水利的同时,在小站筑城建房,设新农镇。盛军招民人领种稻田,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的农民汇聚小站,营务处给予安置鼓励垦植,士兵和乡民的稻田之间划界筑堤,分别称为“官田”和“民田”。盛军重视植树造林,以保持水土,遍栽桑、榆、杨、柳于河岸沟堤及营盘四周。广阔田野、阡陌纵横,河渠沟汊流水潺潺,岸旁杨柳依依,水中鱼蟹成群,夏季一片碧绿,秋季遍地金黄。一改昔日盐碱荒滩而为富饶的北国江南,鱼米之乡。

  光绪十年 (1884) 周盛传回原籍为母治丧。翌年病故,清廷谥“武壮公”,赐建专祠供奉。

  徐芳廷 (1858 ~ 1924) 字连升,河北清河县徐家阁 ( 皋 ) 人。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到小站,以卖糖果瓜子为生,为人善应酬,时值袁世凯小站练兵,与新军将弁时有交往,并与奉系军阀李景林、褚玉璞结为磕头兄弟。凭借关系,雇佣清河老乡,陆续垦荒 30 余顷,又因瓜子生意大发利市。二十六年,徐在小站修建前后五进大宅院,并使用蒸气机作灌溉动力,水车房人称“东锅炉”,做为地名,沿用至今。 1911 年,出任小站商务会会长,办理小站行政事务,曾创办小站代用券“老虎票”。为保护小站种稻水源,曾亲赴减河上游,堵塞盗水渠口。徐有乐善好施之名,受其惠施的人很多。 1924 年,涉嫌贪污败诉,患伤寒不药而亡。 

  孟恩远 (1858 ~ 1933) 字曙村,西泥沽村人。少年家贫,自幼务农,帮人撑船,后到天津做小生意。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袁世凯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孟被录用。后入北洋武备学堂深造,提升为骑兵营管带。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袁世凯前往镇压,孟恩远奉命捕杀,“大小数十战,凡历六月乃完,纪大功 36 次”。二十八年升为骑兵标统,后调直隶巡防营统领。“叙官至提督,授南阳镇总兵”。 1911 年,提升为吉林新军二十三镇镇统。 1912 年,被任命为吉林护军使。 1914 年,袁世凯建立将军制,授孟镇安左将军,督理吉林省军务。 1915 年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 1916 年 7 月,任吉林督军。 1917 年 7 月,任吉林省巡抚。 8 月,授诚惠将军。 1919 年 6 月,授惠威将军,令其到京供职。 8 月辞职回津,隐居租界。 

  1915 年,沙俄派霍尔瓦特占驻中东路,屡在吉林境内抢劫骚扰,孟致电黎元洪,提出收回中东路 3 项措施,解除驻哈尔滨帝俄武装,又连续遣散霍尔瓦特所招募蒙军及流窜入境的沙俄哥萨克残部。

  孟恩远没有上过学,识字不多,但专练草书“虎”字,人称一笔虎,常以此赠人。辞职回津后,捐资数万银元,在其家乡西泥沽修建校舍,捐出 30 余亩地作为校产,创办新式学校——惠威小学。 

  宁百璞 (1863 ~ 1900) 双港村人。出身贫苦以当船工为业,经常往返于京津各地。平时习武,以防身健体。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在静海县义和团的影响下,于双港村设坛口,组织义和团,被推举为大师兄。是年 六月十三日 ,率领团民攻打纪庄子教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幸牺牲。

  王郅隆 (1868 ~ 1923) 字祝山,苑庄子人。少时入粮行学徒,曾任外柜兜揽生意,后自己开办元庆木行。清末,捐得候补道,历任黑龙江、湖北和安徽等省盐务榷运局总办,拥资甚丰。 1911 年被倪嗣冲委为安武军后路局总办,与倪嗣冲,段芝贵经营盐务,组织天津长顺盐业公司,大发盐务财。 1916 年,王郅隆接手《大公报》。同年在天津小刘庄购地 262 亩,翌年建成裕元纱厂,是当时天津资本雄厚,纱锭最多,获利最丰的纱厂。 1917 年,与倪嗣冲合办裕庆公银号。 5 月,与交通银行芜湖分行经理周作民等人发起成立金城银行,在华北地区与中国、交通和盐业 3 大银行并驾齐驱。 11 月,安福俱乐部成立,王郅隆任常务干事兼会计课主任。 1918 年 8 月,安福国会产生,王郅隆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倪嗣冲曾竭力向段祺瑞推荐王任财政总长,但由于安福系内部多数人反对未果。 1919 年王郅隆以段祺瑞政府参战处名义开设荣庆米行,获厚利。同年与徐树铮在天津创办边业银行,又相继办裕兴面粉公司,义生源米庄。到 1920 年拥有资产四五百万银元,人称“安福财神”。 7 月,直皖战争中皖系失败,王被吴佩孚通缉,经青岛逃到日本避难。 1923 年,与日本大仓商行洽谈借款事宜,时逢关东地震,遇难身亡。 

  徐兆光 (1872 ~ 1968) 字景波,葛沽人。清末举人。与严范荪 ( 严修 ) 为挚友。民国初年曾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讲师,后任直隶省财政局局长、天津县教育局局长、财政局局长等职。 1930 年与苏星桥等人创办葛沽保国民小学校,任名誉校长。解放后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著有《景波文存》等。 

  周景颐 (1876 ~ 1952) 字幼章,咸水沽人。清末秀才。祖上为海河船户,其父周铜 ( 字印章 ) 清末捐同知衔,曾热心关注、倡导、支持地方文化、教育及民间艺术活动,平生酷爱戏剧,音乐、书画、文物。自创小型园林,为地方特例,开风气之先河。周景颐从小就受到文化艺术熏陶和深厚的传统教育。

  民国初年,地方土豪劣绅贿选镇长,假报选票,引起咸水沽全镇商民义愤,推翻假选而拥戴周景颐为镇长。后为商会会长。景颐任职期间得到咸水沽 3 里长街数百家商号全力支持,他始终以减轻民众负担为怀,极力支持镇民反抗苛捐杂税,曾亲率民众“打牙税”,把上派收税官员逼得落荒而走。还曾写信密告天津县长劣迹,无数次呈文抗驳县里的各种摊派。全力支持镇内唯一的私立小学办学,经常为校产收入经营设计,殚精竭虑。

  1931 年,自称“东北队”的散兵,把周景颐等数人拘往小站交土匪做人质,周与匪徒巧妙周旋,使被绑架者免于枉死。事后,景颐发动镇民集资划地,在咸水沽东西南三面建起 4 公里 土围子,以之为屏障,多次击退土匪围攻。咸水沽 72 村联名刻了“硕果苞桑”的巨匾 送给周景颐,表示对他保护地方平安的感念。 

  李德清 (1879 ~ 1957) 字澄浦,高庄子村人。青年时代,随父亲李始萃在营口建粮栈,经营粮业,兼养船只搞运输。由于精明能干经营有方,家聚巨资。光绪三十年 (1904) 日俄战争波及营口,他家在营口的粮栈及船只无法运营,其父又身染疾病,于是变卖了营口的产业,回归故里高庄子村。

  光绪三十三年 (1907) 春,李德清拿出家资 15000 两白银,又划拨自家正值青苗期的麦地 10 亩,创办李氏私立小学堂。校园完全按天津市原南开中学的图纸建造,德清自任第一任校长,并出资招聘教师,学校的一切费用均由李家开支,贫困户子女入学他还发给助学金。李家为了支付学校的费用,全家规定将每年地租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作教学经费,一直持续到全国解放。

  苏之銮 (1885 ~ ?) 字星桥,葛沽镇人。廪膳生,岁贡经历,著名绅董。关心教育,曾创办民立保国民小学。著有《星桥诗存》,尤以“葛沽八景”诗流传最广,郑麟孙 ( 幼彭 ) 为“葛沽八景”各镌刻一枚印章,印与诗珠连璧合,为乡人喜爱。 1917 年,民国大总统冯国璋颁予“急公好义”匾额和银质蓝绶褒章。 

  乘 航 (1890 ~ 1972) 葛沽镇人。津沽名画家。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父母双亡,由哥哥抚养。 10 岁出家,入葛沽娘娘庙为僧。诵经、护寺外,与庙航师兄学习书法绘画,还登门拜访当地画家郭树卿、李月波,画技大有长进。为博采众长,曾长住天津城南门里涌泉寺娘娘庙内,结识津门书画名家伍伯年、任子青、阎子杨、侯秉衡,并在利亚书局、九芝堂、文华斋挂单卖画。 40 岁左右去东北谋生,作过中学美术教员,留下许多画作。 

  1956 年,回到故乡,因无庙存身,与徒弟若亮居一处,师徒相依为命,作画卖画,维持生计。 1958 年,经陈梅庵提倡组织国画研究组,传授画艺。乘航初学朱梦卢小写意花鸟,后来又学吴昌硕,用笔沉着老辣,自成风格,一生幽闲乐道,授徒无私。 1972 年病故。

  银达子 (1895 ~ 1959) 原名王庆林,大孙庄村人。幼年家境贫寒,帮父母在家务农。光绪三十三年 (1907) ,随父母迁入天津,在裁缝店学徒。后来经王振邦介绍,进入刘玉琦戏班学戏,拜老达子红为师,他资质聪颖、嗓音好,开始唱正戏,很受欢迎, 20 岁左右能顶班唱戏,银达子的艺名走红津门。他学习小元元红魏连升的演唱,借鉴京剧艺术为己所用,逐渐形成个人风格。先后带剧团,去河北辛集、晋县、南宫、冀州、宝坻、霸县演出,他主演的河北梆子《四郎探母》、《斩子》、《战北原》、《芦花计》、《走雪山》、《桑园会》、《算粮》、《三疑记》等,备受欢迎。尤其是《打金枝》的唱腔,流传较广。他慧眼识才,当著名演员韩俊卿处于困境时,他无私支持,让其发挥才能,后来享誉舞台。

  新中国建立后,他以天津市人民代表的身份和韩俊卿向市政府提议,筹建了天津市戏曲学校,培养出一批京剧、评戏、河北梆子艺术人才, 1953 年,参加赴朝慰问团,为志愿军演出。 1959 年, 64 岁的银达子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1 月,出席全国群英会,会议期间,突发脑溢血,经多方抢救无效病故。

  王伯新 (1896 ~ 1976) 秦庄子村人。津沽名医,生前曾当选镇人民代表。自幼刻苦攻读医书,多方请教医家,自学成才,擅长中医汤剂、针灸,治疗疑难病症有独到之处,对针炙有较高造诣。日伪时期,一年霍乱流行,他不分昼夜,往来于咸水沽周围 10 多个村庄,为患者治疗,治愈者数以千计,为当地群众所称赞。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天津市广有影响,达仁堂曾派人请他坐堂行医,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于东川,也请他到中医学院任教,皆因年老体弱,终未成行。晚年深居简出。他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对名帖,碑版拓片字画广为收藏,其绘的竹兰清雅俊逸,洒脱不凡,书法宗颜,尤喜追摹何绍基楷行。其书法作品,乡人竞相求索。

  刘庆德 (1900 ~ 1982) 小站镇人。解放前在小站行医,天德堂店主。 1936 年参加中共党组织,是津南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在小站党组织的领导下,他积极参加反奸商斗争,以行医的公开身份进行秘密活动。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分水、陆两路向小站地区进犯,驻小站的国民党二十九军黄维刚旅,在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的感召下奋起抗日,刘庆德受地下党组织委派,以行医为掩护,宣传组织小站地区人民积极支持黄维刚抗日,给该军送情报、送粮食、做饭、帮助修工事,爱国军民在洋闸附近与日本侵略军展开阵地战,歼敌 200 余人。还利用给土匪头子刘冠英 ( 英字 ) 看病的关系,介绍共产党员孙明怀打入窦同义匪部开展争取工作,使窦部一度在小站打击日本侵略军。 

  解放后曾任小站大陆国药联营社经理,小站镇工商联合会主席。 1982 年 4 月 24 日,于小站病故。 

  张华棠 (1901 ~ 1977) 字伯勋,义和庄村人。祖籍南河顺村 ( 今属大港区 ) 。国民党陆军大学特三期毕业。 18 岁跟随冯玉祥在承德武学学兵连学习,编在张自忠连。 24 岁任冯玉祥西北军骑兵师中将师长,后为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二集团军第 30 军独立 44 旅旅长。 1938 年春,调 30 军 30 师任师长。张受冯玉祥及西北军影响,倾向抗日。 1939 ~ 1943 年,在湖北省枣杨县小村店及随县同日本侵略军作战,九进九出,号称铁军。后任 30 军副军长、军长。张效法冯玉祥热心教育,部队所到之处,常常扒庙宇改做学校,在南阳潦河吴集建有华棠小学。升任军长回原籍耀祖期间,在南河顺、抛庄等村都建起贫民学校,并发给男女儿童每人银元 1 元,以作学资。 

  日本投降后,十一战区副长官高树勋带 30 师、 31 师、 27 师北上邯郸,后起义归附人民军队。张不听高树勋指挥,被人民解放军击溃。解放前夕,任沧州“剿共”副总指挥。他肆意向津南解放区进犯,疯狂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逮捕抗日干部,屠杀无辜群众,大肆抢掠,津南解放区人民遭受了空前的大灾难。沧州解放后逃亡天津,后逃往台湾。卒于 1977 年。

  田宝善 (1902 ~ 1964) 咸水沽镇人。名医,开设天德堂中药铺,医术全面,自制丸散膏丹。日伪时期,东泥沽村一贫苦农民胃病发作,病入膏肓,其子求治,田连夜步行 10 余里,到病人家面诊,给病人服以丸药,使之转危为安,见求医者家贫,未收药费。 1945 年,静海邱氏父子,途经咸水沽,因父病发投住客店,到天德堂求医,田为其诊治开方,并煎药送到客店,邱氏父子深为感激。 1955 年,公私合营后他继续从事中医药工作。 1964 年病故。

  姜德玉 (1903 ~ 1996) 坨子地村人。解放前以打苇子为生,后在坨子地村开荒种地并租种地主土地。 1951 年,他带领 8 户农民组成互助组,水稻亩产达 410 公斤,被评为全国水稻丰产模范互助组。 1952 年成立由 17 户组成的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3 年发展到 23 户,采取定额管理,实行包工制,当年平均亩产 445 公斤 ,丰产田亩产 514.5 公斤 ,全社共收获稻谷 15. 4 万公斤 ,社员收入显著提高。 1955 年 12 月,成立幸福之路集体农庄 ( 即高级社 ) ,当选农庄管委会主任。实行按劳取酬,取消土地分红,推动了农业发展。 1957 年,全社种稻 12052 亩,总产 511. 3 万公斤 。幸福之路被评为全国水稻丰产社,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嘉奖。先后被评为天津县模范社代表,天津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

  1951 年,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曾在《农业科学通讯》上介绍他的耕地施肥技术。经过数年选育提纯的“水源三百粒”,推广到全国 9 个省市。他学习延边水稻双行密植经验,试种成功,平均亩产 550 多公斤,早秧地块亩产高达 650 多公斤,创高产新纪录。 1958 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河北省 农学院 教授。 1959 年,随团到苏联访问,先后 3 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四清”运动中,陈伯达炮制“姜德玉反革命集团”,姜含冤入狱, 1979 年被释放,彻底平反。姜德玉历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兼大队长,区人委委员,小站公社党委委员、副社长。被选为河北省和天津市及南郊区人民代表。曾出席全国劳模大会。 1996 年病故。 

  马汉儒 (1905 ~ 1986) 原籍河北省黄骅县齐家务村。童年在黄骅龙庄上私塾 2 年,其后在家帮父亲种地。 1921 年,随叔伯到葛沽镇摆摊炸果子,并先后到福利杂货店学徒,到小站镇办福利分店。 1938 年调回福利总号,担任领东经理,他文明经营,精于管理,赢得了顾客。 

  1956 年,动员股东陈向明、陈向生兄弟参加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非人待遇,身心遭受摧残。 1971 年平反。落实政策后,他抱病坚持工作,向青年传授业务知识和管理经验,为发展供销社事业尽心竭力。历任天津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天津县工商联首届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南郊区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四、五、六、七届委员,南郊区工商联第一届副主委、第二届委员会主委,塘沽区工商联第二届副主委,葛沽供销社副主任、区供销社副主任等职。 1986 年病故。 

  田澍雨 (1907 ~ 1938) 字阿农,葛沽人。青少年时随父田鸣九在江浙读书,中学毕业后,曾与著名画家叶浅予一道学习绘画。 1930 年前后,在葛沽开办尚友书局,并与友好于子洋、于子溢、申体桐创办国剧社。 1933 年,在天津创办治新报社。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出版抗日号外,于 1938 年 8 月被日本人逮捕,报社被查封 ,后卖掉一处房产得以赎出。是年 11 月病故。

  李秀成 (1910 ~ 1939) 字耀华,日伪时期小站土匪首领,号大成,山东潍坊人。 其父在直军里当连长,死于混战。 1935 年,随母阎氏,到小站黄营投奔外公。扛活卖短为生,一度当过警察。“七七事变”前,入伙当土匪,被缉拿入天津监狱。 10 月,同监流氓头子刘广海诈狱,李秀成乘乱逃回小站,成立土匪队,当了头目,到处绑票抢劫。是年,曾抢西泥沽孟家大院,攻打咸水沽元祥号李家围子,劫得大批财物。 1938 年发展到 300 人,控制了小站地区,后来逐步火并土匪盟伙,成为小站地区土匪司令。冬季,投靠日本,改所部为汉奸吴长涛伪军,称吴部队卫队旅,任少将旅长。曾随日本侵略军到沧州、霸县、蓟县、遵化等解放区扫荡。同时,仍不停绑票杀人。 1939 年 3 月,被窦同义部队诱至马棚口杀死。 

  田 方 (1911 ~ 1974) 原名田兆栋,葛沽人。 1919 ~ 1931 年,在北平读书,肄业北平私立辅仁大学。 1931 年“九一八”后,参加北平学生南下请愿团,请求抗日。后因家境困难休学。 1932 年 8 月,到上海,考入天一电影公司做国语教员兼任场记、演员。至 1937 年春,先后参加《红羊豪侠传》、《海葬》、《无限生涯》、《壮志凌云》等 10 余部影片的摄制。 1937 年 8 月至 1938 年 7 月,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二队,宣传抗日救亡。演出《保卫芦沟桥》、《放下你的鞭子》等剧,拍摄影片《最后一滴血》。 1939 年夏到延安,在抗大四大队学习。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参训队学习并参加大生产运动,荣获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劳动英雄甲等奖状。 1939 年至 1945 年 9 月,调延安鲁艺,历任艺术指导科科长、实验剧团副团长兼演员,先后演出《日出》、《佃户》、《粮食》、《中秋》、《带枪的人》、《我们的指挥所》、《前线》等话剧。 1945 年日本投降, 9 月,调赴东北干部大队 8 中队任副队长,后改为东北文工一团副团长。 11 月下旬赴长春接管伪“满映”,任接管小组组长。后因战局影响,撤出长春。 1946 年,二进长春完成迁厂任务。 10 月 1 日 在兴山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秘书长。 1948 年冬,随军三进长春接管敌长春电影制片厂,荣立甲等功。 12 月,随军入关,后进北平接管电影机构。 1949 年 4 月,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名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厂长。 1951 年 5 月,调文化部电影局任秘书长。 1953 年 7 月,筹建北京电影演员剧团,任团长。 1955 年 5 月,任电影局副局长兼演员剧团团长。 1957 年任北影厂艺术副厂长兼剧团团长。 1961 年秋,任影协副主席。此间参加了《风从东方来》、《深山里的菊花》、《一天一夜》、《革命家庭》、《英雄儿女》等影片的摄制。 1965 年 5 月,任北影厂代厂长。 1966 年 6 ~ 8 月,在白石桥集训班,回厂后为审查与批斗对象。 1970 年 2 月,入北影五七干校。 1973 年,回厂任编导室主任。 1974 年 8 月 27 日 病故。 

  李吉顺 (1911 ~ 1982) 白塘口村人。出生于河北青县觉道村贫苦家庭。 1950 年,带头组织 17 户农民参加的互助组,是天津县第一个互助组,命名“大一组”后又组织“大二组”、“大三组”,相继发展 40 多户农民,开荒种地。 1951 年,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全县首批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 年 1 月 12 日 ,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年内带领社员开荒 600 余亩,开挖“六线河”,获得丰收。担任白塘口村党支部书记 20 多年,带领农民艰苦奋斗,把毕生精力献给建设新农村事业。 1982 年 2 月病故。 

  周祜昌 (1913 ~ 1993) 咸水沽人,红学家。曾就读南开大学,早年在天津浙江兴业银行任职员,解放后在咸水沽供销社工作,后担任南郊业余中学教师。一生倾心红学研究,做了大量校勘考证工作,与弟汝昌合著《石头记鉴真》、《石头记会真》。曾任区政协 1 ~ 4 届委员,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1993 年病故。 

  李秀山 (1917 ~ 1942) 土匪首领李秀成之三弟,号三品子,山东潍坊人。 1937 年,参加白塘口保安队,后随其兄为匪抢劫。李秀成被窦部队诱杀后,他也被骗往马棚口扣押,后脱身逃回小站。吴长涛将原卫队旅改为 3 个旅,李秀山为一旅旅长,用计合 3 个旅为已有,兼并了小站土匪部队。 1939 年,日本侵略军任命李为少将警备队长,所部正式称为李部队。 1940 年,与国民党中统特务秘密联系,得到委任状和电台,成为中统特务。同时,拜青帮巨头白云生为师,与袁文会成为师兄弟。 1940 ~ 1941 年,在张港子、吴港子、头道沟设军械厂制造手榴弹、大刀、机枪;在石家庄房、小猪圈设钞票厂,印制假钞票;在黄营等 6 村设造毒厂,制造吗啡和白面。队伍发展到 2000 人,到处绑票抢劫,霸占妇女,乱杀无辜。在天津英租界置买楼房人称李公馆,在西右营占地千余亩,开振记农场。 1942 年 6 月,日军派兵包抄,李秀山兄弟化装逃到潍坊老家。冬季,投奔海盗陈二虎,得到船只、枪支,复在马棚口一带网罗旧部蔡振生、刘会清、刘绍英等,继续绑票敲诈钱财。后因相互猜疑,被蔡振生等杀死于船上。

  周 锐 (1918 ~ 1968) 原名赵玉简,咸水沽人。 1936 年,在天津志达中学上学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发动学生,开展爱国救亡活动。 1938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开展秘密工作。 1939 年 10 月,到晋察冀根据地,在北方分局党校学习。 1940 年,任房涞涿县教育科科长。 1941 年,任冀热察挺进报社科长。 1943 年任涞水县区委书记。 1945 年,在边区冀察中学工作, 1946 年后,历任商都县宣传部长,围场县组织部长、张家口市五区组织部长,茶房区区委书记等职。

  1951 年,到中共中央宣传部训练班学习, 1953 年毕业后,任张家口煤矿机械厂党委书记。在建厂和发展生产中,与工人同吃同住,身先士卒。 1956 年起,任张家口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 1959 年任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面对种种诬陷和残酷折磨,坚贞不屈,实事求是。 1968 年 9 月含冤离世, 1978 年 10 月平反。

  张玉仑 (1918 ~ 1984) 回族,小站镇人。 14 岁扛活卖短工, 194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土改和农业合作社运动的骨干分子。曾担任小站镇党总支书记,镇回民董事会会长,公社化期间任小站公社工业交通部副部长等职,被评为模范干部。 1955 年,被选为区人民委员会委员。“四清”中受到残酷迫害,陈伯达炮制“张玉仑反党集团”,诬其为“土匪世家”,被开除党籍,判刑 10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重新工作。 1984 年病故。

  韩兴印 (1919 ~ 1994) 大韩庄村人。幼年在村中读私塾, 20 岁以后,在东北四平街兴业木行、同生木行做职员,向马医学得正骨术及疗骨方药。

  解放后回大韩庄务农,以精于正骨而闻名。农业合作化以后任会计,管帐之余,远近骨伤患者,访投求治,每每施药于人,免费服务。 1964 年后,求治人日渐其多,专业从医。韩治骨伤的特殊之处,在于以快捷准确的手法复位,使患者免除被伤时的痛苦,加快康复,而且能够得到最为理想的愈合,备受患者崇敬。许多在医院被视为难症的粉碎性骨伤,也获得满意救治。在治疗骨伤的同时,还留心探寻民间绝技,他向中塘村老农民刘佩来学得治疮疖的技艺,为地方群众解除很多疾患之苦。并把用于疮疖的疗毒方法与骨伤结合,曾治愈濒临截肢的骨髓炎患者。韩自建立门诊以来,每天车马盈门,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排队等候治疗 ,日诊百号。 

  陈德智 (1920 ~ 1986) 前营村人。幼年贫苦,做过商店学徒,后在前营村租种土地。 1954 年在 3 个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起一个 23 户的初级农业合作社,秋季喜获丰收,稻谷平均亩产 403.5 公斤 。被评为全国丰产社,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嘉奖。 1955 年,成立 109 户的迎新生产合作社,全社共 1457 亩稻田,单产 410 公斤 ,总产 59. 7 万公斤 ,获市、区水稻丰产奖。他先后 3 次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一个作风很好的合作社》,并亲撰按语:“这个合作社的领导干部,具有社会主义的工作作风,值得各地参考”。他千方百计帮助社外户农民闯难关,种好田,耐心帮助其他农民自食其力。在“四清”运动中,遭受陈伯达的残酷迫害,诬为阶级异己分子,开除党籍,蒙受不白之冤,精神和肉体受到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在任区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期间,履行代表职责,开展代表小组活动。

  陈德智历任幸福之路大队党总支书记、小站公社党委委员、纪检副书记、迎新大队党支部书记,市、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等职务。 1986 年秋病故。 

  石 坚 (1920 ~ 1987) 女,原名田正范,双桥河乡人。 1938 年夏,在天津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9 年毕业于天津私立进修中学。她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教唱抗日歌曲,组织读书会,为抗日游击队募捐。同年党组织将她转移到晋察冀根据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十一专区昌宛县妇救会主任、抗联妇女部长,地委妇委会委员,平北十二专区抗联妇女部长、平北十二专区地委党校支部书记、主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党支部副书记、察哈尔省委土改团区委书记,易水地委妇委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敌后游击战,发动群众,组织妇女开展抗日救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她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后任青年团全国铁道工委组织部干部科长、党支部副书记,哈尔滨铁路技术学校副校长、党总支委员,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院党委委员、院视察室副主任、院职工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公而忘私,努力工作。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其爱人陆平被所谓“全国第一张大字报”打倒,遭受株连,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在长期严峻考验面前,不屈不挠,同“四人帮”进行顽强斗争。粉碎“四人帮”之后,彻底平反,推倒一切诬陷不实之词,恢复了名誉。离休后,同疾病进行顽强斗争,撰写革命斗争史,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

  张凤琴 (1925 ~ 1991) 女,津南区人。从小生活贫苦,当过童工。婚后与丈夫于占海先后在柴家圈、西右营村,租种地主土地。 1951 年秋,她被选为村农会副主任。 1952 年,在全村组织了第一个互助组。 1953 年,被选为村妇代会主任 。冬季,组织了西右营村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被选为社长。翌年秋季,亩产达 400 余公斤。 1954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6 年,被选为农民之家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 1958 年任西右营大队党总支书记。先后多次被评为河北省和天津市农业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张凤琴白天抓生产,晚上抓学习,成立民校,成为天津郊区第一个基本无文盲社。 1964 年,“四清”运动中,陈伯达炮制“张凤琴反革命集团”,诬其为富农分子,开除党籍,监督劳动,残酷批斗。株连家属,其夫被清除出党,遭受管制,其女儿被开除团籍,监督劳动。全家扫地出门,没收家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彻底平反。

  张凤琴历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北闸口乡多种经营公司经理,被选为市、区人民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出席全国妇联第四届第五次执行委员会议。 1991 年 2 月 17 日病故。 

  王凤春 (1934 ~ 1989) 原籍静海县王庄子村。 1947 年,随母迁到西右营定居,靠卖短工、要饭、做小买卖生活。 1950 年,加入青年团。 1953 年,任村初级社副主任、村民兵政治指导员,后转为光明高级社副主任。 1954 年,经刘汝泉、于占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 年,任农民之家合作社副主任。 1958 年,任西右营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1959 年,任北闸口管理区团总支书记。 4 月,任西右营大队副大队长。 1965 年 8 月,任大队书记。 1966 年,任北闸口公社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任区革委会副主任、区委常委、天津市革委会常委。其间被选为天津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和中共“九大”代表。 

  王凤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积极参与迫害老干部,唆使、怂恿一些人殴打、折磨干部群众。自受审查以来长期不承认错误,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经区委领导多次帮助,毫无悔改之意,于 1982 年 11 月 14 日提出申请退党。 1983 年 1 月 31 日 ,经区委常委会讨论研究决定,给予王凤春开除党籍处分。 1989 年卒于交通事故。

  温德林 (? ~ 1946) 大孙庄人。 1945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津南县第三工作组组长李庆林带领下建立了大孙庄党支部,任支部书记。组织群众挖地道,开展村自卫战。还为敌后根据地征送公粮和药品、布匹。 1946 年春,大孙庄党支部遭到破坏,被俘后坚贞不屈,英勇牺牲。 

  张金亮 字子明, 1907 年生,原籍山东平原县。 1935 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受业于齐白石、溥心、王雪涛、杨济川、陈缘督、吴镜汀等著名 画家,同时聆教于黄宾虹、王采白。以花鸟画为选课,宗法齐白石、王雪涛、吴昌硕笔路,形成自己刚健、奔放的风格。 1983 年,参加张谭 ( 国立艺专毕业生 ) 组织成立的北京美术学会,先后在桂林、北京举办画展。

  陈 政 字子衡,葛沽镇人。 1939 年,日本侵华,境内各业萧条,教育尤为不振,官立学校因经费不到位宣告停课。陈政有意创办渤海小学,拟募款 2 万元,半为建筑设备费,半为学校基金,当年洪水为患,计划搁置。翌年筹得开办费千余元,又借妥校舍,于 2 月正式开学授课,学生 200 余名,职教员 5 名。他亲自修订渤海小学校章程、职教员服务规程、教学方针,历三载。后奉县令,与和衷小学合并,他外出经商,仍任校长。 

  朱广辉 字明宣, 1912 年生,祖籍山东临邑县德平乡朱家亭村,出身贫寒。 1936 年,来小站投兄,在天津一家纸局学买卖,后回到小站,在河西大街 ( 今利民道 ) 卫生堂站柜台做调剂。 1937 年,到小站前街 ( 今兴隆街 ) 隆茂源药铺坐堂应诊,开始自己配制成药,所制活血止痛粉、小儿温疹糖,是正痛片和小儿安的前身。骑自行车到盐山、黄骅、沧州、德州一带农村推销, 1938 年,日本侵略军火烧小站,朱广辉避难天津,在振太公寓 ( 后来的南市旅馆 ) 租房制药卖药。后在兴安路租房 2 间,正式挂牌开办广辉制药厂。解放后,接受改造,变为国营制药厂,后称东风制药厂,今称天津中央制药二厂。

  陈雪山 字梅庵, 1915 年生于四里沽村。区政协 1 ~ 4 届委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从事教育事业 50 载。丹青翰墨融合各家之长,形成自己风格。诗书画兼擅,其书画作品曾参加全国各地展览。 1975 年,祖孙三代书画作品寄日本展出,受到好评。 1991 年,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举办陈氏三代书画展。作品受到各方人士好评。著有《陈梅庵三代书画集》。

  张伯玉 字慕蘧, 1916 年生于葛沽。自幼美丰姿,重文采,精研国剧,唱宗余叔岩、杨宝森,尤精琴艺,早年即已蜚声津沪汉穗台等地。晚岁侨居美国纽约,京胡艺术益臻炉火纯青,誉为当代旅美华人四大名琴之一。

  傅锡庆 1917 年生,葛沽镇人。出身贫寒,幼丧父母,依靠亲戚帮助就读于私塾和葛沽官立小学。 1933 年,到天津市小刘庄东生香茶食店学徒。 1937 年初,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到北京报考军训团,未被录取。其后,经人介绍考入国民党 29 军 38 师教导队学兵第 4 中队,驻守南苑,担任轻机枪手。他多次聆听爱国将领宋哲元、张自忠的抗日演讲,更加努力学习,苦练杀敌本领。 7 月 7 日 ,芦沟桥战斗打响后,他白天构筑工事,夜间怀抱机枪、背插大刀合衣而睡。 7 月 28 日 ,日本侵略军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后,向南苑大举进犯。傅锡庆端起机枪猛烈扫射,枪身打热了,换上备用的再打,击退日本侵略军数次冲锋,使其遭受重大伤亡。其后,他左手提机枪,右手握大刀投入白刃战,身上溅满被他砍死的日本侵略者的血。撤退时遭到伏击,在遭遇战中为掩护战友,他腿中 5 枪,挣扎爬行一夜,于翌日下午 5 时被美国红十字会救往卫戍医院,后转协和医院,由于两腿腐烂,为挽救其生命,医生只得将被打断的右小腿截掉。 1938 年 2 月转红十字会医院,又施手术才彻底治愈。是年秋回葛沽。 1940 ~ 1948 年,曾做生意、摆烟摊、当雇员。解放后,先后任街公所财粮先生、镇政府秘书、清洁队长。“四清”、“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打击,被诬为历史反革命,子女均受牵连,但仍勤备工作。 1987 年退休。近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终于查找到了历史档案材料,市委统战部、市民政局确认傅锡庆为二等甲级抗日残废军人,并享受国家优抚待遇。

  朱振周 字久康,号顽石, 1917 年生于南洋村,久居咸水沽镇。 1 ~ 4 届区政协委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兼任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等职。先后受教于王久於、张品卿、于胥梦诸名家。其楷书宗魏碑雄劲遒健。为人谦和豁达,有求必应。作品多次刊登在报刊、杂志上。 1990 年,在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书法展览,受到各界人士好评。 1991 年,出版发行《朱振周书画作品选》。 1996 年,在《中华民族艺术杯书画大赛献爱心希望工程义展》上,无偿捐赠作品,荣获金奖,被授予献爱心模范艺术家称号,并被上海民族画院聘为院士。

  周汝昌 中国著名学者,红学家。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燕京研究院董事,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作协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河北省曹雪芹研究会名誉会长及国内多种文学艺术团体顾问。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收录者,美国鲁斯基金会学者。 1918 年生于咸水沽镇。幼承家学,少年就读于南开中学, 1939 年考入燕京大学,时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学校停课。 1947 年再次考入燕京大学,学习外语,自研古文。 1948 年,因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结识胡适,得见甲戌本《石头记》,从而引发了对曹氏原著真本《石头记》的全面研究与汇校工程,结果有 40 万字的《红楼梦新证》问世,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奠定了周汝昌在学术界的地位。 1952 年,在成都华西大学任教,翌年,调入四川大学。 1954 年,奉中共中央宣传部特调,到北京文学出版社任编辑,从事古典文学的整理出版工作。同年,校编并作序的《三国演义》出版发行。其后,奉命校印出版了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对立的程乙本《红楼梦》。“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到湖北干校劳动, 1970 年周恩来总理专函湖北军区司令部,点名调周汝昌回京工作,因得返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校刊《红楼梦》的夙愿得偿,于 1989 年与兄周祜昌合作校汇《红楼梦》,出版了《石头记鉴真》,继而又写成《石头记会真》。早年曾作过鲁迅《摩罗诗力说》的英译,发表过晋陆机《文赋》和唐同空图《二十四诗品》等古典文学的研究理论,并对《文赋》和《二十四诗品》及其研究作过英译,还曾致力禅学与文艺关系的研究。其后,笔注编选过《范成大诗选》、《杨万里诗选》、诗词、赋文的评注本,《白居易诗选》 ( 与顾学颉 ) 等古典文学读本。其它著作还有:《曹雪芹》、《书法艺术答问》、《石头记人物画》、《红楼梦散论》、《曹雪芹与红楼梦》及诗词杂文等。周汝昌耄耋之年,患有严重的目疾,仍然勤于著述,近年复有大量著作问世,还曾应邀赴美国等国家讲学,有讲演稿《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刊行。

  邢 野 原名邢国柱,葛沽镇人。 7 岁在天津读私塾。 1927 ~ 1937 年,在天津市立第三十小学、河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天津沦陷后,流亡济南、南京、长沙。 1938 年,在桂林参加郭沫若领导的第三厅抗敌演剧第十一队。 1939 年春,通过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介绍,到陕北公学学习。 7 月,到晋察冀边区。其间与陈强合作了秧歌舞剧《反扫荡》,与羽山合作了独幕剧《出发之前》。 1942 年,调到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冲锋剧社工作,至 1945 年写过《两个英雄》、《八月十五》、《村长》、《粮食》、《无人区》等。 1946 ~ 1949 年,分别在冀晋军区、北岳军区、察哈尔军区做行政工作,同时也编剧,当导演,演戏。写有歌剧《不上地主当》、《天下第一军》,与劫夫合作歌曲《国民党一团糟》。 1949 年 7 月,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张家口,做军区文工团领导工作,兼任察哈尔省文联副主席,后任文联主席兼党委书记。 1950 年,调北京参加中央文学研究所筹备工作。 1951 ~ 1953 年,在中央文学研究所任学部委员兼秘书处主任。工作之余创作了《游击队长》。 1954 年,任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副所长。与羽山合作,把话剧《游击队长》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平原游击队》。 1956 ~ 1965 年,曾任作家协会外委会副主任,诗刊编委、驻会作家,写了《青年侦察员》、《开会》、《无孔不入》、《东庄之夜》、《典型报告》、《塞上红旗》、《黎巴嫩的怒火》。与孙福田、谷岩合作了中篇小说《儿童团长》,多幕剧《儿童团》,电影文学剧本和小说《狼牙山五壮士》。创作长诗《大山传》、诗剧《王二小放牛郎》,出版短诗集《鼓声》。 1965 ~  1972 年,在山西省文联工作。 1973 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 1987 年离休后又写了一些诗歌、回忆录等。

  李平凡 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版画世界》主编。 1922 年生于高庄子村。 1938 年,考入天津进修中学,免费进入天津画馆西画科学习。 1943 年 7 月,应聘到日本神户华侨学校教书。秘密组织神户华侨新集体版画协会。因出版《浮萍集》画册,受到日本特高警察的查抄,成为严密监视对象,几乎失去自由。其间编写了《鲁迅与木刻运动年表》、《版画史年表》。 1945 年 9 月 15 日,串联组织日本华侨新集体版画协会。 1946 年,以协会名义在华侨界发起基金募捐活动,创办协会机关报《版画文化》。 1947 年 2 月,发起主办了《中日初期木刻展》,把鲁迅寄赠日本友人内山嘉吉的晚年收藏的木刻作品,在日本神户、大阪、京都巡回展出。同年,主持编辑《中国初期木刻集》和《鲁迅与中国木刻运动年表》。 1948 年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会决定,授权李平凡成立日本联络站,促进中日版画交流。 1949 年 3 月,与日本友人合作,举办了全日本中国木刻流动展。同时,编辑出版《半年集》等 10 余种版画作品辑,在日本形成了中国版画热。李平凡是日共党员, 1950 年回祖国举办日共成立 20 周年展览。周恩来总理前往观看。李因涉嫌是中国派到日本的间谍,不能返回日本。先后在华北人民大学政治研究院、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上海幻灯厂、北京中国幻灯公司、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他是中国最先搞水印木刻的版画家之一,在全国十几个省市传授过水印技法。还用自己收藏的版画,出版《日本版画集》 10 余种,举办日本版画展和观摩会 23 次。“文化大革命”后,主编《版画世界》,并多次举办版画作品展。 1990 年协助家乡成立兰色画会、平凡画苑,并携津南区作者的 60 幅油画和中国画到神户市展出,纪念神户——天津结为友好城市 10 周年。 1993 年,与日本友好人士洽谈,筹集资金,在津南区建成了平凡友好画院。 

  刘效波 1922 年生于葛沽,幼时就读于葛沽镇小学。 1948 年,随父在济南读书。 1949 年,在广州国立长白师院学习舞蹈。 1950 年去台湾,在高雄五权国民小学教书。 1956 年,开始对世界土风舞进行研究和推广。后转入屏东县糖厂子弟学校任教。 1971 年,台湾体育部成立土风舞协会,当选为副会长,专门从事土风舞的研究和资料编撰工作。近年曾多次赴祖国少数民族地区采集民间、民族舞蹈,介绍台湾高山族山地赏月舞和欧美现代舞蹈,与大陆专家交流切磋技艺。在家乡,还举办土风舞讲座,向同行介绍世界舞蹈发展状况。他热心于津南体育事业,曾慷慨捐资。

  张玉洁 民间乐师, 1923 年出生于辛庄乡。 12 岁从师谢景璋学艺,以吹管功力深厚见长。曾在天津三义庄城隍庙下院念佛应经,做佛事法会,又拜本屋李文敬为师技艺大有长进。 1987 年,参加天津佛乐团。 1988 年,参加《音像大百科·津沽梵音》录音制作的演奏。 1993 年 10 月,应英国亚洲音协邀请,随天津佛乐小组赴英国参加管乐节演出。 

  苏传绪 1924 年生于葛沽镇。幼年在葛沽官立小学读书,后从叔去南京、广州读书,并去香港、美国学习深造,精通外语,担任过翻译。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受美国政府派遣来天津,后回美国。现居美国,任世界银行理事会理事,亚太地区负责人。曾多次帮助北京、上海等地从世界银行贷款。 1984 年,为天津板纸厂引进日本设备,贷款 500 万美元。 

  闵 人 原名闵僖珍,诗人, 1927 年 3 月生于葛沽镇。 1948 年,在皖北参加革命。历任安徽省黄梅剧团副团长,天津市文联副秘书长等职。处女作《查黑田》发表于《皖北日报》。多年来先后在一些省市报刊发表长短诗作数百首。 1982 年出版诗集《枫叶集》, 1992 年出版诗集《落霞》。 1958 年入作协天津分会为会员, 1981 年起当选历届分会理事, 1983 年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会员。《希望,在天空大地和海洋》 ( 诗 ) 获作协 1984 年度优秀作品奖,《筑路歌》 ( 诗 ) 获 1987 年《天津日报》金杯奖,《蒙山美酒石翁醉》获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日报联合颁发的 1991 年兰陵美酒杯佳作奖。 

  田本娜 女, 1928 年 4 月 14 日生于葛沽镇。 1943 年葛沽镇立小学毕业, 1946 年就读于天津市中学进修班。 1948 年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 1952 年毕业后任河北昌黎女子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小主任。 1954 年后,在天津师院、天津师大、河北大学教育系任助教、讲师、系副主任。 1974 年,任天津师院教育学教研室主任。 1980 年原教研室改为教育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 1983 年,晋副研究员。 1988 年晋研究员。著有《小学语文教学论》,获 1990 年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参与编写《外国教育家评传》、《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教育卷、《教育大辞典》第一卷、第十一卷,以及《小学教育学百科全书》语文卷。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70 余篇,其中《斯宾塞课程论述评》、《论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整体性和最优化》等先后在天津市和全国获奖。 

  田本良 1930 年出生于葛沽镇。曾就读于葛沽官立小学、渤海小学、民立小学。 1943 年,入天津市职业训练班农科学习,翌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学工程系。 1952 年,参加吉林炭素厂的建设。 1972 年,参加山西炭素厂建设、任副厂长。 1984 年,调山西医学院,从事无机化学教学,任 教授、高级工程师。 1982 年以后,参加《炭素技术》和《冶金百科全书》的编写。历任山西省科技咨询委员会、中国化学会山西分会煤炭学会委员,山西化工协会、山西煤化所《新型炭材料》季刊顾问。曾出版译著《传热学》及复合材料专著等,获国家专利 5 项。 

  田本相 1932 年 5 月生于葛沽镇。 1944 年毕业于葛沽官立小学, 1946 年就读河北省立师范。 1949 年 3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 年 4 月,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 1956 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北京广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工作。 1987 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先 后任 教授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话剧研究》主编。著作有《曹禺剧作论》、《郭沫若史剧论》、《中国现代文学简史》、《电视文化学》等,并撰有其他论文 200 余篇。 

  张凤翔 1933 年生,小站人。曾就读于小站小学、天津汇文中学、天津一中。 1957 年从北京矿业学院毕业,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分配到石家庄市井陉矿务局,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科长、矿长、局长。 1978 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 1985 年,评定为高级工程师。 1989 年,获省科技二等奖。 1984 ~ 1992 年,任河北省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 1990 年,任河北省煤炭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1991 年,被评为中国煤炭业优秀局长、优秀企业家。 1994 年退休。

  于化鲤 葛沽镇人。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编审。 1952 年,到天津市美术工作者协会工作,继而调入天津市美术工作室,后调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其间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著有《于化鲤漫画作品选》。著名作品《谁说我目中无人》等 3 件与年画《有朋自远方来》,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老鼠过街》等两件为炎黄艺术博物馆收藏。作品多次在日本、法国、德国、挪威、比利时、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展览发表。并编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中国美术 50 年》。曾多次获得全国级奖励。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于化鲤是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和年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出版研究会副会长,天津美协常务理事,天津市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民代表。传略已编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出版人名词典》。

  范 云 字梦阳, 1934 年生,西小站人。 50 年代就读于天津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落实政策后,一度从事群众文化宣传工作,业余时间参加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学习,毕业后改任乡司法所所长、法律服务所主任。 1986 年,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来,专心致力于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和法律服务,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政法工作标兵、司法行政工作标兵、廉洁执法勤政为民优秀干警等称号。 1994 年,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先进个人、津南区十佳公仆,荣立二等功。 1995 年 12 月,被评为全国十佳基层法律工作者。现为天津市人民调解员协会理事。范云耿介执着,利人忘我,“文化大革命”“改造”中,曾奋身救活触电社员。做司法干部不畏邪恶,不攀权贵,不冷淡贫苦懦弱。远近有烦忧的群众,都愿向他倾诉。为接待晚间来访者,他常年难得宁静,晚饭时常被拖成夜宵。 10 年来,调解一般民间纠纷 102 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22 起。并多次南下广州、武汉、北上内蒙、哈尔滨,为企业追回非法扣押的汽车两部,铝合金材料 10 吨。事迹被《法制报》、《人民调解》等刊物大篇幅报导,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还编成评书在《曲苑杂坛》栏目播讲。 

  杨 萍 原名杨学智, 1936 年生于小站。曾就读于小站小学、葛沽中学、南开中学。 1952 年,考入北京钢铁工业学校。 1955 年毕业分配到宣化龙烟铁厂,先后担任技术员、高炉工长、炉长、工段长,宣化钢铁公司第二炼铁厂高炉炉长、生产技术科长、烧结厂副厂长、党总支副书记,宣化钢铁公司经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第一、第二炼铁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工程师,宣化钢铁公司副总工程师,公司党委常委、副经理。 1964 年 9 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工业经济系专修科,学习 2 年毕业。 1983 年 4 月,当选张家口市副市长, 1988 年 4 月,连选连任。 1985 年 12 月,任中共张家口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 1990 年 11 月,连选连任。 1987 年 11 月,率张家口市采掘机械对外合作代表团,赴美考察,签订了张家口市第一个中外合资项目:宣化——英格索兰矿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曾做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代表团成员,出席亚洲国家和地区鼓励投资政策比较研讨会。 1992 年 2 月底,重返宣钢,担任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艰苦工作 4 年,把负债累累,亏损严重,有 5 万余名职工的大企业,推上了重新发展的正常轨道。 1994 年 6 月,被授予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曾发表调研札记、论文数十篇,其中《要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被《工业经济内参》第 63 期采用,报送国务院和工业系统各部领导参阅。 

  王光杰 1936 生于小站。先后毕业于小站小学、葛沽中学、天津工业学校机械专业。 1955 年,分配至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从事给排水机械设计至今。工作期间先后就读于北京建工学院和红旗业余大学。 196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所所长、主任工程师、机电委员会负责人等职务。 1987 年,被聘为高级工程师。 1995 年,被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工程技术系列评委、答辩 ( 评议 ) 组成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给排水设备分会理事、专家组成员。曾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 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7 项,获建设部、北京市优秀设计、国家新闻署优秀出版物等奖多项。被北京市政府评为院模范工作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于晋鲤 1939 年生于葛沽镇。 1958 年,考入杨柳青画社,学习鉴定字画并从事木版水印和复制杨柳青年画工作。从师画家王麦杆和书法家篆刻家李骆公。 50 年代创作《快快长大》、《一颗螺钉》、《 小小饲养员》等作品及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年画作品。专攻中国画以来以画虎造诣最深,临摹张善孜、刘奎龄,代表作有《飞雪山 君图》、《虎啸谷风》、《虎跃图》、《云海啸声》等。为人洁身自好,虚怀若谷,诚笃守信。现为美协天津会员、杨柳青画社专业画家、天津市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市华萃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田连元 1941 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童年时随父母浪迹江湖。 1948 年,定居咸水沽镇,读书 5 年,辍学从艺。初次登台说长篇评书是在小站镇,书名为《粉妆楼》。 1960 年,入辽宁本溪市曲艺团,后任业务团长, 1976 年任本溪市歌舞团副团长。 30 多年来,创作演出了长、中、短篇评书一百数十部,出版长篇评书《刘秀传》、《杨家将》、《孙膑演义》等一百余万字,并有多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各省、市电台播放。把长篇评书搬上电视荧屏在全国各地播出,成为一个新栏目,是他首开先河。曾是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的开播主持人和撰稿人。多次参加建国大庆、中国艺术节、全国曲艺优秀节目、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等国家级大型文艺演出,并获奖。创作演出的《贾科长买马》、《新的采访》等,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被《中国文学》译载发行海外,并被中国科学院编入《建国以来新故事选》。 1991 年,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说唱中心常务理事、辽宁省人大代表、辽宁省政协委员、本溪市文联副主席、本溪市副局级艺术研究员、本溪市歌舞团名誉团长、国家一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