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美丽津南>>津南区况
自然资源
来源:28365365tw总部作者:28365365tw总部时间:2017-09-16
  

  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土地资源

  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明,津南区土地总面积为578567.6亩。其中,耕地269653.1亩,占总面积的46.6%;园田4907.8亩,占总面积的0.8%;林地589.7亩,占总面积的0.1%;未利用土地23529.5亩,占总面积的4.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6447.2亩,占总面积的16.7%;水域167324.1亩(包括河流、水库、坑塘、苇地等),占总面积的28.9%;交通用地16116.2亩,占总面积的2.8%。

  1995年,农业生产主要用地为263213.4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5.49%。按照利用状况,可划分为耕地、果园用地、林地、养殖用地4种土地类型。

  一、耕 地

  共有225400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8.96%。其中,小站镇38025亩;北闸口乡30966亩;八里台镇27335亩;葛沽镇26714亩;辛庄乡20111亩;双闸镇18418亩;南洋镇18239亩;双桥河乡17148亩;咸水沽镇14059亩;双港镇12595亩;长青办事处1790亩。

  二、果园用地

  共有10331.6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 7  8%。其中,双闸乡以枣粮间作基地为主达6336亩;超过1000亩的有葛沽镇、双港镇;超过500亩的有八里台镇、小站镇。除长青办事处外,其他乡镇也有种植。

  三、林 地

  共有防护林3491.8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6%。其中,双闸乡904亩,八里台镇803.2亩,双港镇、葛沽镇、南洋镇均超过300亩,除北闸口乡和长青办事处外,其他乡镇也有少量分布。

  四、养殖用地

  共有23990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 15  %。其中,八里台镇12710亩,小站镇2211亩,双港镇1589.8亩,南洋镇1266亩,双闸镇1239亩,双桥河乡1020亩。其他乡镇、办事处均超过500亩。区鱼种场有 202 亩。

  水资源

  全区水资源主要由区内降水、地面蓄水、地下水、外来水等几部分构成。

  一、区内降水

  全区多年平均大气降水量为 556毫米 ,按50%保证率计算,径流深为140.5毫米 ,产水量为5800万立方米;按75%保证率计算,径流深为84. 9毫米 ,产水量为2700万立方米。

  二、地面蓄水

  全区水利工程实际蓄水能力为530万立方米,由于蒸发、渗漏等损失,实际用于灌溉的水量只有400万立方米左右。

  三、外来水

  区境北靠海河,南有马厂减河,历史上水源丰足,用水不愁,区内河渠纵横交织,洼淀坑塘星罗棋布,是有名的北国鱼米之乡。由于海河治理,强调了除害,兴利用水分配不当,1970年以后,区内供水出现困难。为了保证菜田灌溉需要,天津市政府每年给区调拨一定的用水指标。1983~1990年,共调水3.6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调水4575万立方米。雨季客水来临,因蓄水能力极小,只能外排。雨量集中,客水量大时,为保天津市安全,不往海河排水,只能忍痛淹泡农田。

  四、地下水

  区境因处在海积冲积平原上,地下水补给与赋存条件较差,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为咸水,深层地下水储量也不算丰富。全区地下水静储量为8724万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1360万立方米。据1983~1990年全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8年共开采地下水3.5286  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开采地下水 4410.75 万立方米,远远超过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 矿产资源

  据天津地矿局及大港油田勘探资料,境内地下蕴藏着地下热水矿、石油天然气矿、煤和煤成气矿。

  一、地下热水

  全区绝大部分乡镇都处在万家码头地热异常区内,地温梯度值为4~8.8℃ / 100  米 ,大于3. 5℃ / 100 米 地热梯度等值线圈定的地热异常区面积为262平方公里,除少部分在大港区中塘镇外,几乎都在区内。万家码头地热异常区内包括第三系孔隙热水和基岩岩溶裂隙热水两个热储类型。

  万家码头地热异常区第三系孔隙热水,热储层顶板埋深390~420米,热水储存量0.79×1010立方米,热水天然可采量0.71×109立方米,地热储存量1.32× 1015千卡,地热天然可采量1.78× 1013千卡。

  基岩岩溶裂隙热水,热储层顶板埋深1000~2000米,热水储量2.44× 109立方米,热水天然可采量2.44× 108立方米,地热储存量3.14× 1015千卡,地热天然可采量1.34× 1013千卡。

  境内地热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尚未开发利用。开采后将对工业、农业、城乡居民采暖、沐浴、医疗卫生、旅游业等方面,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二、石油 天然气

  石油部门勘探发现,南起小站镇,北至咸水沽镇,西起八里台镇,东至葛沽镇的范围内,埋藏着含油气岩层,蕴藏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

  三、煤和煤成气

  地质钻探资料表明,区内中新生代地层下面,分布着古生代石炭——二迭纪含煤、煤成气的煤系地层,顶板埋深1000~1500米。分布海河以南,西泥沽——西右营一线以西,团洼——双港一线以东,向西南延伸至西青区、静海县、大港区交界地区。煤和煤成气矿属于天津西南部地区深埋煤田的一部分。含煤层厚5~42米,平均厚21米 左右,有开采价值,前景好。 

  野生动植物资源

  一、植 物

  野生灌木与半灌木植物 野酸枣、小叶鼠李、柽柳(俗名红荆,又名荆条墩)、罗布麻、地梢瓜、白刺、枸杞、紫穗槐、杜梨。

  草甸植物 白茅(又名白茅草、白茅根)、狗尾草(俗名谷莠子)、虎尾草、娃娃花、蓬蒿(俗名青蒿、油蒿)、茵蔯(幼称茵莲、成苗称白蒿)、薄荷、牛鞭草、野西瓜苗、苦荬菜(俗名曲儿菜)、马唐草(俗名鸡爪子草、蔓子草)、蛇床、野大豆、鸦葱、碱菀(俗名羊犄角菜)、苘麻、鹅绒藤、大蓟 (  俗名大刺儿菜 ) 、小蓟 ( 俗名小刺儿菜)、车前子(幼为荷苞菜,成为挂络鞭)、葎草(俗名拉拉秧)、鬼针草、地肤(俗名扫帚菜)、艾蒿 、马齿苋、堇菜、蒲公英(俗名蘑菇丁)、地黄、地锦草、 萹蓄、本氏蓼、酸模叶蓼(俗名酸溜溜、独留 酸)、巴天酸模、藜(俗名长叶灰菜、圆叶灰菜)、灰绿藜(俗名小灰菜)、反枝苋、皱果苋、银条草(俗名羊狗子菜)、荠菜、独行菜(又名芝麻盐)、委陵菜、鸡眼菜、酢浆草、太阳花、蒺藜(俗名蒺藜狗子)、铁苋菜、菟丝子、打碗草、砂引草、鹤虱、夏至草、龙葵、曼陀罗(俗名风茄儿)、茜草、苍耳(俗名苍子棵)、酸浆(俗名红姑娘子)、泥胡菜、金狗尾草、马蔺草(俗名马莲墩)、牛筋草、节节草、青便草、问荆(俗名芦骨草)、益母草、鸭跖草、牵牛、萝 (俗名老婆脚)、 藤长苗(俗名燕藿苗根、又名田旋花)、野茶叶棵、菊蓣 ( 俗名洋姜 ) 、地笋 ( 俗名地环 ) 、碱蓬(俗名黄蓿)、画眉草(俗名星星草)、菩提子(俗名草珠子)、莎草(俗名三棱草)、牛毛毡(俗名牛毛草)、菹草(俗名水扎花)、野大麻、猪毛菜(俗名扎蓬棵)、苔草(俗名羊胡草)、地栗子、眼子菜(俗名水上漂)、络石藤(俗名野爬山虎)、生地(俗名老头喝酒)。

  稻田植物 水蓼、两栖蓼、回回蒜、轮叶狐尾藻、聚草、珍珠菜、通泉草、浮叶眼子菜、小茨藻、泽泻、野慈姑、苦草、光头稗、长芒红稗、稗秧、荩草、二歧漂拂草、扁杆草、水葱、水莎草、头状穗莎草、褐穗莎草、浮萍、鸭舌草、灯心草、鸡爪草、槐 叶苹、水绵、轮藻、芦草。 

  盐生植物 盐地碱蓬棵、盐角草、矶松、獐毛草、中亚滨藜、二色补血草、碱茅、西伯利亚蓼、马绊草。

  水生植物 芦苇、香蒲(俗名蒲棒)、水葱、藨 草、水稗子、狐尾藻、苦菜、马来眼子菜、茨藻菜、角果藻、金鱼藻、黑藻、荭草(俗名水蓬棵)、三棱草、荸荠(俗名水地栗)。

  二、动 物

  哺乳类 豹猫(俗名野狸子)、獾、狐狸、野兔、黄鼬(俗名黄鼠狼)、刺猬、鼹鼠、大仓鼠(俗名大应贼)、中华鼢鼠、棕色田鼠(俗名仓鬼)、小家鼠、褐家鼠、田姬鼠、蝙蝠。

  两栖类 泽蛙、金线蛙、北方狭口蛙、青蛙(俗名黑斑蛙、田鸡)、中华蟾蜍(俗名癞蛤蟆)、花背蟾蜍、鳖 (  俗名甲鱼、圆鱼、王八 ) 。 

  爬行类 黄脊游蛇、棕锦蛇、虎斑游蛇、华北腹蛇、麻蜥、黄石龙子、北滑蜥、华北壁虎。

  鸟类 大喜鹊、灰喜鹊(又名山喜鹊)、大杜鹊、啄木鸟(俗名凿凿木)、交嘴雀(俗名青红交嘴)、蓝歌鸲(俗名蓝腚、青长脚)、蓝翡翠(俗名秦椒嘴、大翠鸟)、猫头鹰(俗名夜猫子)、布谷鸟、鹧鸪、戴胜、乌鸦、麻雀、黄雀、锡嘴、桑扈(俗名蜡嘴)、虎皮、燕子、大天鹅、大雁、黄鹂、黑卷尾、白鹭、灰背鹭、草鹭、池鹭、苍鹭、鹈鹕、鸬鹚、鹭鹭(分红、黄、白)、鹞鹰、苍鹰、雀鹰、红嘴鸥、白鹳、白枕鹤、大鸨、黄鸭、绿头鸭、斑嘴鸭、秋沙鸭、罗纹鸭、大苇莺、柳莺、灰椋鸟、绣眼、苇喳子、朱顶、赖蛮子、红骨项、金翅雀(俗名绿雀、黄弹鸟)、铁爪鹀、草鹀、云雀(俗名那拉、别名大鹨、小百灵)、鹌鹑、寿带、相思鸟、百灵、画眉、凫(俗名野鸭,又一种尖嘴骨丁)、自自花、靛雀(俗名自自回回、又名红子)、红靛颏(俗名红脖、红喉歌鸲)、蓝靛颏(俗名马兰花、蓝喉歌鸲、蓝脖)、白腹蓝翁鸟(俗名蓝燕、石青)、白玉鸟、太平鸟、十姐妹、黄脯鸟(俗名鸡蛋黄)、豆瓣(俗名三道眉、草鹀 ) 。

  鱼类 鲤鱼(俗名拐子)、鲢鱼(俗名鲂鲢、花白鲢、噘嘴鲢)、鲫鱼、鳙鱼(俗名胖头)、鱼厚鱼(俗名草鱼)、小麦穗、小肉棍、棒花、逆鱼、乌鳢(俗名黑鱼)、梭鱼、红眼梭(俗名麻拉杆)、鲶鱼(又名鲇念)、黄钻、翘嘴、红鱼白、长春鳊、黄颡鱼(又名嘎鱼)、泥鳅鱼、鳝鱼(分黄、白二种)、刀鱼、银鱼(俗名针鱼)、双背、白条鱼(俗名黄条)、鳜(俗名桂鱼)、河螃蟹、小螃蟹叶、河虾(分青虾、白虾、另俗名狗虾、草虾)。

  软体动物 中国圆田螺、无胃狭口螺、椭圆萝干螺、纹治螺、蜗牛、河蚬(扁螺、俗名蚬蛏)、剑状矛蚌、三角忛蚌、河蚌、螺蛤(分青、白二种)。

  昆虫 蜻蜓、螳螂、七星瓢虫、蜜蜂、马蜂、土蜂、蝎子、蜈蚣、马陆、蚯蚓、金蝇(俗名绿豆蝇)、蝴蝶(分大花蝴蝶、小花蝴蝶、小白蝴蝶诸种)、蟋蟀(俗名蛐蛐)、油葫芦、蝼蛄、地蚕、天中、东亚飞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麦蛾、苹果巢蛾、豆天蛾、谷蛾、梨星毛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棉铃虫、棉卷叶螟、棉蚜虫、麦蚜虫、麦红蜘蛛、玉米钻心虫、玉米螟、稻飞虱、稻卷叶螟、稻叶蝉、稻象鼻虫、稻二化螟、稻三化螟、绿豆象、蚕豆象、桑天蠖、绿盲椿象、三点盲椿象、榆金花虫、蚊子、蟑螂、水蛭、潮虫、水担担勾、蠛蠓(又名蠓虫)、虫蜀(俗名豆虫)、虫求(俗名钱串子)、臭虫、尺蠖、萤火虫、苍蝇(分青苍、麻苍)、蛆(分长尾蛆、无尾蛆)、蜘蛛(别有长脚者,一种名喜子即虫萧蛸;又有能捕蝇名蝇虎)、蚜虫(俗名腻虫)、斑蝥、粘虫、虱子、跳蚤、蝈蝈、蝉(一种大而黑者,一种小而碧者又名伏铁伏凉)、蜣螂(俗名屎克郎)、牛虻(一种瞎虻、一种小花牛虻)、蚂蚁(一种蚍蜉、一种小蚁)。

  风能资源

  风能是靠风力推动风力机运转而获取的。根据有关单位的实验研究,目前被列为可利用风能(或称有效风能)的风速为3~20米/秒。津南区有比较丰富的风能资源,据气象站观测资料,全区多年平均风速为3.7米 /秒,全年累计大于 3米 /秒风速的时数为4555小时,频率为60%左右,风能密度为95.2瓦/平方米,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

  全区风速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1~6月风速较大,历年1~6月各月平均风速多在3米 /秒以上,其中3~5月多在 4米 /秒以上。因此,利用风能的最好时间是春季。春季常干旱少雨,农作物需要灌溉,正好利用风力提水灌田。 

  风能也被称为“兰煤”,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境内利用风能暗管排咸已取得成功的经验,获得了很好的效益,可以广泛推进风能的开发利用。

  天津市南郊区贝壳堤自然保护区

  津南区境内分布在巨葛庄——八里台——南义心庄的贝壳堤及东泥沽——邓岑子——杨岑子——东大站——新开路的贝壳堤,是典型的古海岸遗迹,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海洋学家、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广泛关注,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工作,取得许多科研成果。为保护这一世界罕见的自然历史遗产,科学家们建议建立南郊区巨葛庄和东泥沽贝壳堤自然保护区。

  根据专家建议,天津市农业区划委员会于 1983  年 9 月组织天津市农林局、园林局、规划局、地矿局、财政局、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干部、专家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然后向天津市人民政府呈递了津农区划[ 1984 ] 3 号文《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报告》。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1984 年 12 月 30 日下发津政办函[ 1984 ] 101 号文,同意建立《南郊区贝壳堤自然保护区》,定为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 100 公顷 。由市地质矿产局负责管理。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于 1992  年 10 月经国务院国函[ 1992 ] 166 号文件批准建立,是在 1984 年 12 月,由天津市政府批准的《天津市南郊区贝壳堤市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扩展、升级而成的国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由单纯的贝壳堤,扩展为贝壳堤、牡蛎滩和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范围由南郊区扩大到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宁河县。保护区面积由 100 公顷 扩大为 9. 9 万公顷 。保护区的核心区由原来的“巨葛庄贝壳堤”、“东泥沽贝壳堤”变为“巨葛庄贝壳堤” ( 津南区 ) 、“邓岑子贝壳堤” ( 津南区 ) 、“上古林贝壳堤” ( 大港区 ) 、“青坨子贝壳堤” ( 塘沽区 ) 、“ 口牡蛎滩” ( 宁河县 ) 和“七里海古泻湖湿地” ( 宁河县 ) 。 

  保护区管理单位,经国务院、国家海洋局和天津市政府批准,由天津市海洋局会同天津市地矿局负责保护管理。成立“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下设芦台监理所和咸水沽监理所。

  核心 缓冲区域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划分 7  个核心缓冲保护区,其中有 2 个位于津南区境内。 

  巨葛庄贝壳堤核心 缓冲保护区

  位于津南区八里台镇巨葛庄村东南部,核心区、缓冲区面积 21.8  公顷 。

  贝壳堤核心保护区 位于北纬 38 ° 58 ′ 30 ″ ,东经 117 ° 19 ′ 30 ″,洪泥河右岸,倪家大坟圈范围,面积 2.9 公顷 。以巨葛庄村东洪泥河桥东南经倪家大坟旁小路西侧为东边界;自水泥板跨排污河小桥延向第一道污水河方向 SW 30 米 为东南端;取E —— W 向西延 170 米 为西南端;自西南端垂直北延 150 米 为西北端;自西北端取 E —— W 向东延 150 米 ,与小路交汇处为东北端。 

  巨葛庄核心区碑文如下: 

  天津滨海平原有四道基本平行于现代海岸的贝壳堤,是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道贝壳堤北起自荒草坨,向南经小王庄——张贵庄——南八里台——中塘——沙井子一线延至河北省境内。形成于距今 3000 余年前,标志着渤海湾西岸古海岸线的大致位置。该堤曾发现战国遗址和墓葬等。 

  巨葛庄核心区位于津南区巨葛庄村东南 (  东经 117 ° 19.4 ′北纬 38 ° 58.3 ′ ) ,核心区、缓冲区面积约 22 公顷 。该剖面层次清晰,堆积厚,是第三道贝壳堤的典型地段。 

  天津市海洋局

  贝壳堤缓冲保护区 巨葛庄贝壳堤核心保护区周围一定范围划定为缓冲保护区,面积为 18.9  公顷 。具体界线为:以过洪泥河向SE 方向小路西侧为东北边界;过第一道排污河小桥、至第二道排污河小路、第三道排污河小桥、与垂直第二道污河堤脚方向东推 100米 为最东端;自最东端沿与第二道污水河平行方向顺延至污水河与洪泥河汇流处折向洪泥河为西南端;洪泥河右岸为西边界。

  邓岑子贝壳堤核心 缓冲保护区

  位于津南区葛沽镇邓岑子村西北部,津沽公路以南,核心区、缓冲区面积 39.2  公顷 。

  贝壳堤核心保护区 位于北纬 38 ° 58 ′ 54 ″ 东经 117 ° 28 ′,邓岑子村西北,靶场路以南,面积 3 公顷 。以 NW 方向机耕路西侧 91500049 高压电线杆为东南端点;沿路方向 NW340 °北延 200 米 为东北端点;自东北端点垂直向 SW 延伸 150 米 为西北端点;自西北端点垂直折向 SE ,取其与自 91500049 高压电线杆始向 SW255 °小路交汇点处为西南端点;四端点联线所圈闭的范围即为邓岑子贝壳堤核心保护区。

  邓岑子核心区碑文如下: 

  天津滨海平原有四道基本平行于现代海岸的贝壳堤,是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道贝壳堤北起自白沙岭,向南经军粮城——大郑庄——泥沽——邓岑子——新开路——上古林——老马棚口一线,至河北省歧口,形成于距今约 2000  ~ 1000 年前,标志着渤海湾西岸古海岸线的大致位置。这道堤曾出土唐代石棺、墓葬等文物,军粮城、泥沽曾是唐、宋时期的河口港。

  邓岑子核心区位于津南区邓岑子村北 (  东经 117 ° 28.1 ′,北纬 38 ° 58.8 ′ ) ,核心区、缓冲区面积约 40 公顷 。该剖面层次清晰,是第二道贝壳堤的典型地段。 

  天津市海洋局

  贝壳堤缓冲保护区 邓岑子贝壳堤核心区周围所划定的一定范围即为邓岑子贝壳堤缓冲保护区,面积为 39.2  公顷 。其四周边界是:自核心区东北端点,沿邓岑子——靶场机耕路北延 400 米 ,向 SW 方向垂直交汇于水塘,向 SE 方向外推 100 米 ,做为北边界;沿邓岑子——靶场路东侧外推 100 米 做为东边界;南以铁路为南边界;西以水塘边界为西边界。